搜索
Your location:
Homepage
-
-
-
当前绿色环保餐具发展分析

当前绿色环保餐具发展分析

当前绿色环保餐具发展分析

(Summary description)2000年年底是国家经贸委六号令明令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最后期限;二OO一年4月、5月和12月,国家经贸委又专门或与国家环保总局、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会签发文,再次重申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保证淘汰工作能够更快达到预定目标。

Information

  2000年年底是国家经贸委六号令明令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最后期限;二○○一年4月、5月和12月,国家经贸委又专门或与国家环保总局、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会签发文,再次重申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保证淘汰工作能够更快达到预定目标。从目前市场总体状况来看,较之前一时期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工作应该说有了较大改观,但淘汰后用什么产品替代、怎样替代却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作为主要替代产品的绿色环保餐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在不少地方甚至还处于悄无声息的状态,而一些媒体东零西碎的报道又未能客观、全面的反映绿色环保餐具的真实情况,这不禁使许多关心绿色环保餐具发展成长的人士深感不安!有鉴于此,我们感到有必要将当前绿色环保餐具及其生产企业的客观情况,以及绿色环保餐具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一分析,供有关各方参考。

 

一、当前绿色环保餐具及其生产企业的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绿色环保餐具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也是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淘汰工作有较大进展密不可分的。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地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泛滥的状况已得到遏止,全国范围内一些主要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厂家(包括外资、台资、港资企业)基本都已停产,主要城市的餐具市场上公开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现象已大大减少,现在市面上流通使用的发泡塑料餐具主要来自城市周边的小生产作坊和个别无照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方便食品生产企业做得更好一些。我们曾随便浏览了几个城市的超市,发现方便(碗)面基本上都换成了环保型包装。但这种发展又因绿色环保餐具的品种、产量及不同地域范围呈不平衡状态,品种方面主要表现在水杯、餐盒、超市托盘、方便面碗几个大宗产品需求不一。其中,环保型饮具需求量最大,快餐盒次之,方便食品包装再次之,超市托盘总需求量最少,这里面诚然有政策的原因,也有人们生活习惯使然,当然也存在价格差异(使用价值)的问题。从不同的地区看,东部沿海一带使用一次性餐具数量最大,对替代工作的变化反应也比较敏感,中西部地区需求数量则相对要少一些,而且由于生产企业比较分散,淘汰和替代工作的力度都相对要弱一些。在各大城市中,大中型饭店宾馆替代工作比较负责,也基本上能够持之以恒,小型饭馆和路边快餐店情况则未见大的改观,大部分中小城市总的来说变化不大。这种不平衡状态有些是历史原因,有些则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但具体到某一个城市、地区或某一个企业,就可能对消费者以及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误导,从而影响到绿色环保餐具总体发展的速度。

 

  从生产企业的实际状况看,现在制品生产企业面临结构调整、品种开发的重大抉择,这是因为原来的制品生产企业规模一般都较小,品种也比较单一,在现在的状况下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经过几年市场的检验,不同种类的环保餐具针对自己的特点也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市场位置。近半年多来,相当一部分相对来说较有实力的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做这种准备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年产5000万件(以500ml餐盒为基准)产品以下的企业已经很难长期经营下去,生产能力接近一亿或超过一亿的企业雏形已在悄然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是设备生产企业千方百计地改进工艺,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原来最早的一批机械式的设备基本上已退出了现行生产领域。1999年以后各地先后问世的不同型号的半自动、自动化餐具生产线,经过2年多的调试改进一般都能形成完整的生产能力,不仅在产量质量上能保证稳步提高,而且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规模化效益,为绿色环保餐具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走出了关键的一步。现在,缠绕生产企业的瓶颈问题主要还是市场的接受程度,即市场占有率问题。尽管政府政策的出台给绿色环保餐具拓展了一块空间,但这个空间并不等于就是现实的市场,这是由于发泡餐具退出后原来的消费者有的改用了经常性餐具,如一些学校和机关单位;一部分市场被一些似是而非的塑料餐具占领;另有一部分依然顾我照样使用发泡餐具。如此算来,真正留给环保餐具的市场空间并不是太大,再加上绿色环保餐具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快餐具市场的阶段性缩小是可以理解的,目前的状况并不代表这个市场的真正容量。

 

  或许有人要说绿色环保餐具市场进入的根本问题是价格问题,但从实际消费上分析,价格问题还是比较表面的东西。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绿色环保餐具制品的生产成本已有明显降低,产品售价也在一个大致合理的位置上渐趋稳定。我们可以用97年发泡餐具的价格作一个比较:当时一套发泡餐盒/筷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市场销售价大概在0.22元左右,当时并没有听说有人对此表示异议;在经贸委六号令出台后全国发泡餐具价格一路大跌,以至一直滑到如今令人不可思议的0.07-0.08元/只的快餐盒;而环保餐具目前维持在0.20元/只左右的价格却经常被指责为价格太高使消费者难以接受,这是一个既违背经济规律又让人费解的现象。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出现除了餐具价格本身的原因以外,也还有相当一部分为行业利益所左右而形成的一些误导。我们的观点是:在一次性餐具市场的开拓和竞争中,价格诚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还不是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现在所谓的降解塑料餐盒其价格并不比环保餐盒低;而过低价位的引导会让绿色环保餐具的生产和消费都走上歧路,不仅会对环保产业的发展产生误导,还会影响到对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执行。

 

二、对绿色环保餐具发展的基本分析

 

  去年下半年以后,大部分绿色环保餐具生产企业进入了一个动作较大的调整时期,本来这是绿色环保餐具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过程,也是去年整个替代工作显得比较松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引导和宣传,业外人士对此基本是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使许多关心绿色环保餐具发展但不太了解内情的人士都为此忧心忡忡,由于这个环节工作上的脱节,一方面使消费者更加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关于绿色环保餐具企业的调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该坚持科学理性、创新发展、量力而行的原则。这种调整实际上是整合资源积聚力量,是一个蓄势待发重新争夺市场的必要准备,表面上看整个绿色环保餐具好像全面走向了低潮,但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企业的种种重新定位是为了更大的进取而做的战略调整,而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在这场面向市场,以品种、质量、产量为核心的战略调整中,纸模餐具生产企业所承受的冲击力度最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约有2/3以上的纸模餐具生产企业停(待)产,所有纸模餐具生产企业中均无每天3班满负荷生产的记录,纸模餐具的产量和市场的占有率也有相当程度的下滑,一些原来还能勉强开工的企业由于缺少流动资金、市场萎缩或其它原因,纷纷停产关门,去年下半年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的纸模餐具生产企业在全国大概不超过20家,这个现象已经引起纸模餐具生产企业的极大不安。作为绿色环保餐具的另外一些品种,如:纸板、植物纤维、改性淀粉等类餐具制品则在不断发展,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在这之中又以纸板餐饮具为甚,据来自统一和康师傅两大方便面生产企业的消息,今年以来他们所替换的环保餐具中,纸板类包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餐具淘汰和替代中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国家明令禁止发泡型塑料餐具,而其他的一些同样不可降解的非发泡型塑料餐具却堂而皇之以其简单生产方式和低廉成本大举进占市场,我们认为两种不可降解的塑料餐具异曲同工,对环境的危害也基本一样,有些甚至就是改头换面的发泡型餐具,但由于不在“黑名单”之列,所以居然能够逃避禁止、淘汰的厄运,这不但影响了整个餐具市场的平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

 

  去年12月底,国家经贸委等4个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对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执法监督工作,但整个环保餐具行业却普遍认为现在的执法监督工作既没有一支稳定的执法队伍,更缺乏有力的执法手段,又没有十分明确的执法目标,做得好的地方都仅仅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更毋须说有相当一部分的省市对此根本没有必要的响应。对于政策和市场的不同作用,我们认为:广大的企业和企业领导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目前状态下政府的政策可能有一些功效,特别是在中国新兴的环保产业起步之时。但企业决不能靠政府的政策来决定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进入WTO以后这种效应将更为明显,我们不能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还对计划经济模式下靠政策文件维持企业经营的历史满怀眷恋而依依不舍。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现在的情况看,政府已经帮不了企业太大的忙,政府的职能应该是协调、服务、管理市场,它可以引导企业怎样进入市场,但进入市场只能靠企业自己迈步。企业解决不了市场进入的问题,就解决不了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绿色环保餐具目前面临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激烈竞争,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状态下,在国家不断地要求打破行业垄断的现实状况下,没有竞争已是一个幻想。我们认为:绿色环保餐具的竞争是必然的,竞争也是绿色环保餐具企业进步的一个最大的原动力,同时也是绿色环保餐具最终克敌制胜的法宝,害怕竞争、逃避竞争是没有出路的。但我们也必须指出:以目前国内绿色环保餐具生产企业的实力和利润空间看,根本不具备低价竞争的条件,这一点年轻且脆弱的国内绿色环保餐具行业根本就不能同有暴利嫌疑的一些家电企业或汽车行业相比,低价位的恶性竞争害人害己。因为绿色环保餐具的低价必然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为前提,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也败坏了整个绿色环保餐具行业的名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近一段时期来,国内绿色环保餐具的出口量逐渐增大,与之合作或有关联的外资企业也越来越多,以笔者之亲身实践,绿色餐具汇入全球经济化不是太久远的事。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应借WTO的规则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充分发挥中国绿色环保餐具在原料和人力上的优势,积极参与一次性餐具海外市场的竞争,为绿色环保餐具的发展拓展出更大的活动空间,而不是国内有限市场的低层次竞争吧?

 

  由于国内绿色环保餐具生产行业缺乏统一的、有力度地宣传和引导,甚至还有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导向,导致了这个行业与业外,特别是与媒体方面沟通的障碍,使他们对绿色环保餐具及其生产企业的情况普遍不了解或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过去个别媒体曾出现一些片面报道,主要是个别撰稿人囫囵吞枣人云亦云,或者道听途说东拼西凑,既无实践经验又缺乏理性分析,闭门家中主观臆断乱下结论,这样难免给绿色环保餐具的推广普及造成负面影响。“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站稳自己脚下的土地,不断推出能为市场接受、又经得起竞争的产品,这才是一个现代合格企业应有的姿态。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几年市场风雨的严峻考验,大部分绿色环保餐具生产企业都意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此观念之下,我们没有理由不期待着绿色环保餐具新一轮发展高潮的到来!

Scan the QR code to read on your phone

Related News

Huizhou moreware industrial co.,ltd. 

Wuhe Industrial Zone, Huangdong Industrial Park, Zhenlong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Guangdong Zip

Market: Ms. Chen
TEL:
0752-6516688-9999 /18823600104
FAX:0752-6516689

二维码

WeChat

二维码

public number

Copyright ©Huizhou moreware industrial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4532号     Technical Support :www.300.cn    SEO

客户留言
code